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

联盟介绍

联盟成员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能源学院

发布时间:2020-04-17 来源:未知 点击次数: 打印 作者:admin

    能源学院学院始建于1952年中国地质大学建校之初,其前身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系、可燃矿产系、地质勘探系、能源地质系等演变,是我国能源勘探开发领域高级人才的摇篮。
       能源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、博士学科点3个、硕士学科点5个和本科专业2个,其中“矿产普查与勘探”、“油气田开发工程”分别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,“石油工程”和“资源勘查工程”(新能源方向)为国家特色专业,“资源勘查工程”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。自2012年起,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展“2+2”联合办学,并启动石油工程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国家专业综合改革。
       能源学院由石油地质、石油工程和能源与环境三个教研室组成。师资力量雄厚,既有学识渊博的老教授,又有一批积极进取的中青年骨干。现有教职员工58人,其中教授21人(博士导师17人),副教授15人,讲师14人,实验技术与管理教师8人。另外,有退休后返聘教授(博导)7人和兼职教授8人。教师多数拥有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荷兰等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留学或进修过,其中获得国家“百千万”人才2人,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3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2人,教育部“优秀青年教师奖”1人,获“全国优秀博士论文”1人,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,进入原地质矿产部跨世纪人才计划的1人,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,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,1人当选首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1人为国家863评审专家。
       能源学院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,不断追踪世界学科发展动态,立于国内学科发展前缘。围绕着沉积盆地煤、油、气地质勘探与开发,形成了多个特色明显、处于国内前缘地位的研究领域,如沉积学、层序地层学、石油构造分析、含油气盆地分析、煤与煤层气地质学、油气成藏动力学、储层地质学、有机地球化学、天然气地质学、油气田开发地质学、油藏工程、油藏数值模拟、页岩气地质勘探与开发等。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、国家攀登项目、97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,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165项。近5年来,各项科研经费3亿多元,1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,出版专著教材15部,发表论文500多篇(SCI论文70余篇),举办大型国际/国内学术会议4次。
       能源学院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,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(参与)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,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。能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7个实验分室:能源基础室、有机地球化学室、沉积岩石学实验室、油层物理实验室、数值模拟实验室、油气田开发实验室、能源信息分析室。能源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拥有比较完整与配套、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,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颇有研究价值的实验标本,除了支撑本科及研究生教学、研究生论文外,还可为相关科研课题提供服务。2009年,能源实验教学实验中心获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2012年获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
       能源学院始终根据学科发展和生产实践需要,结合学院教学特色和学科优势,不断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,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。2008年,我院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专业建设点(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;石油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);2009年,“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”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;2011年,石油工程专业获批国家“卓越工程师计划”,资源勘查工程(新能源地质与工程)获批国家特色专业。2012年,石油工程专业获批“国家专业综合改革”,辽河油田产学研基地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。2012年,我院《多元油气勘探开发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》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      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“艰苦朴素、求真务实”的优良精神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持“特色加精品”的办学理念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培养“品德优良、基础厚实、知识广博、专业精深”的高素质创新人才,已成为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。


收 藏      关 闭